图片股票入门网
448团在清除敌人残余并撤退的过程中,于3月12日至18日在那嘎及其北部地区遭遇越南军队的强烈抵抗和伏击。这场战斗以失败告终,448团的第一梯队(包括团前指部、第2营、第1连和第8连)被越军包围,导致542名士兵失联,其中220名士兵被俘,这是整个十年中越冲突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损失。
关于围困第2营以及第1连、第8连的越军单位的具体身份,长期以来有诸多猜测和说法。以下是根据越南方面的资料所进行的初步研究,旨在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信息。
在保卫北部边境的战斗中,越南方面捕获了大量战俘,其中包括一支自愿向越军投降的中国军队山地连队。有报道称,这个连队是在支部会议决议下决定投降的,这在中国军队的历史上极为罕见。
这个山地连(第1连)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第50军第150师步兵第448团的一部分,组织结构完备,包括连长李和平、政治指导员冯增敏、党支部、排长等,以及所有的武器装备。该连还有来自团指挥部的两名军官加强指挥,一位是副参谋长付培德,另一位是副政委龙德昶。全连共计104人。
被俘的士兵们表示,由于作战地图过时,他们对越南的地形毫无了解,即便是他们所处的北方山地丛林战场也是如此。当他们到达高平省原平县明心乡并在一处山脊上暂停时,突然发现手中的地图与实际地形不符,四周皆是越军。
面对食物和水源的枯竭,连队指挥官认识到继续作战毫无希望。因此,连队召开了持续半天的紧急支部委员会会议,最终做出了投降的决定,认为在当前情况下保留生命力量,未来返回祖国是最为理性的选择。一个中国军队的连队在战争中投降的事实是确凿无疑的。但具体情况是否与士兵们的陈述完全相符则有待进一步确认。
关于参与这次围攻的具体部队,说法不一,包括太原钢铁厂的民兵和明心乡的游击队。从几张被俘连队的照片中可以看到,有女民兵持枪站岗的场面。那么,是哪支部队俘虏了这个连队?攻击是何时开始的?一个山地连真的会自愿投降吗?
由于当时媒体的报道不够详尽,后续尝试通过联系一些部队和退伍军人来获取更多信息,但由于战争结束后军事单位的重组和裁撤,很多当事人已经离开军队,转业到全国各地,寻找当事人变得异常困难。
幸运的是,最终联系到了1979年服役于北太省军事指挥部(现太原省军事指挥部)下属部队的退伍老兵,了解到击败并俘虏中国军队的部队是北太省第4营。通过这位退伍军人,还有机会与住在太原省的北太省第4营退伍老兵范明雄先生进行了交流。
范老兵介绍说,他是北太省军事指挥部第4营第2连第1排第3班的士兵,负责操作B41火箭筒。中国军队一旦开始进攻,他们所在的第4营便接到命令,赶往边境前线支援。3月8日,他们在那袍与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交火,双方都有伤亡。3月10日,他们在高平省一个牧场与中国军队遭遇,经过一整天的战斗,使用迫击炮对敌方进行了火力压制。中国军队在遭到炮击后,也使用无坐力炮和火箭炮进行了还击。3月12日夜间,中国军队开始向北撤退,在此过程中,他们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。
谈到中国军队一连被俘的情况时,范老兵透露,他们的第4营、太原钢铁厂的民兵营以及明心乡游击队共同制定了联合作战计划,目标是彻底消灭敌人。他们发现中国军队驻守在一座地势险峻的山上,连侦察人员都难以接近。直接攻击这座山将极其困难,可能会导致严重伤亡。因此,北太省第4营已经完成了对该区域的包围,并准备发起攻击。他们中有一位政治指导员,以前是汉语教师,他负责进行政治宣传,呼吁中国军队投降。与此同时,北太省第5营也已增援到位。
图片
3月14日下午,一名携带白旗的中国士兵从山上下来。这名士兵表示他的连队在山上约有100人,并建议派人进行谈判。然而,营指挥官拒绝了谈判,只同意投降的条件,即放下武器、不设地雷、举白旗,并在山下排成一列。
两名侦察兵被派去护送这名中国士兵返回山上与他的同伴取得联系。同时,他们也做好了战斗准备,以防中国军队反悔。不久后,全部104名中国士兵集体下山投降。他们之前的驻地,武器遗留在原处。大约下午5点,所有投降的中国士兵完成了列队。
通过上述描述,我们得知股票入门网,参与包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第150师第448团第2营及第1连、第8连的越南武装力量包括北太省军事指挥部第4营、第5营、太原钢铁厂的民兵营以及明心乡游击队(这支游击队战后被越南国会授予“人民武装力量英雄”称号)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